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和美乡村建设蓄势赋能

元描述: 自然资源部发布《意见》全面推开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以县域为统筹单元、以乡镇为基本实施单元,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优化农村地区国土空间布局,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助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这篇文章将深入探讨自然资源部最新发布的《自然资源部关于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深入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意见》,分析其对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的重大意义。我们将从政策内容、实施路径、创新点和政策工具运用等方面进行详细解读,并结合相关案例和专家观点,为读者提供全面、深入的了解。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战略意义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是近年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抓手,也是自然资源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相关改革部署的重要举措。这项工作涉及面广,社会关注度高,对促进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政策内容解析:全面推开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

自然资源部近日发布的《意见》,对全面推开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做出了具体安排部署,从总体要求、实施路径、实施内容和实施保障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

1. 总体要求: 以县域为统筹单元、以乡镇为基本实施单元,综合运用相关政策工具,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优化农村地区国土空间布局,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助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助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2. 实施路径: 坚持省负总责,由省级制定实施意见或管理办法;县级统筹谋划,合理划分实施单元;鼓励群众全过程参与,科学编制实施方案;依法依规开展项目立项、实施、验收等工作,落实后期管护责任,做好地籍调查和确权登记。

3. 实施内容: 针对农用地集中连片整治、建设用地整理、自然生态本底保护修复等主要整治内容,明确了整治目标、任务、支持政策和底线要求,并对整治工作中“三区三线”优化微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政策运用做出详细规定。

4. 实施保障: 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上下联动、公众参与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基层群众、专家、智库和土地经营权主体作用,通过财政支持、金融支撑、社会投入、政策驱动等多渠道落实整治工作资金保障。

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创新点:突出政策平台作用

《意见》在全面总结五年试点经验基础上,进一步突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政策平台作用,着力加强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政策供给。

1. 优化空间布局: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针对农村地区空间布局无序化问题,《意见》要求在保持“三区三线”和空间布局总体稳定的前提下,可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对土地开发利用方式进行局部微调、统筹优化。这将有助于优化农村地区空间布局,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资源高效利用。

2. 提升耕地质量:助力农业现代化建设

针对农村地区的耕地碎片化问题,《意见》统筹实施农用地集中连片整治、质量提升和生态化改造,推动实现布局优化,助力农业现代化建设。与试点时期相比,《意见》根据地方实践进一步明确了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优化调整的具体要求,增强了地方实施的可操作性。

3.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针对农村地区的土地资源利用低效化问题,《意见》统筹实施建设用地整理,提升土地资源配置效率和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意见》规定,可将整治区域内的拆旧地块作为一个整体,按照增减挂钩项目相关规定打包审批、统筹实施,产生的指标统筹使用,确有节余的还可纳入省级管理平台在省域范围内调剂。此外,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工作的,可结合整治工作将零星、插花的小块存量集体建设用地整治归并为大块宗地,依据国土空间规划属于经营性用途的允许入市。

4. 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

针对生态环境退化问题,《意见》统筹实施农村地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对已划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的耕地、被生态保护红线围合的零星破碎、以开天窗形式保留的永久基本农田,在符合要求的前提下,可以逐步调整到生态保护红线以外。

三、政策工具运用:多措并举,确保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1. “三区三线”优化微调: 《意见》明确了“三区三线”优化微调的具体要求,为各地开展工作提供了清晰路径。在保持空间布局总体稳定的前提下,可对土地开发利用方式进行局部微调、统筹优化,以更好地适应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的需要。

2.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意见》将增减挂钩政策作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重要工具,鼓励各地积极探索利用增减挂钩政策,盘活存量建设用地,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为乡村建设提供更多用地保障。

3.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 《意见》明确了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衔接,鼓励各地积极探索将整治区域内的集体建设用地纳入市场化配置,盘活农村闲置资源,促进乡村产业发展。

4. 财政支持、金融支撑和社会投入: 《意见》鼓励各地通过财政支持、金融支撑和社会投入等多种方式,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提供资金保障,确保政策落地实施。

四、典型案例与经验分享

1. 案例一:XX省XX县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

XX县以县域为统筹单元,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融合,通过农用地集中连片整治、建设用地整理、生态修复等措施,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农业现代化发展,有效提升了乡村宜居宜业水平。

2. 案例二:XX市XX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

XX镇通过“三区三线”优化微调,将部分低效建设用地调整为耕地,并利用增减挂钩政策,盘活了存量建设用地,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了用地保障,促进了乡村经济发展。

五、常见问题解答

1.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千万工程”有什么关系?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将其推广到全国的具体举措。浙江“千万工程”通过十多年来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也为其他地区开展类似工作提供了示范。

2.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目标是什么?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目标是通过优化农村地区国土空间布局,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助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3.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有哪些具体措施?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具体措施包括农用地集中连片整治、建设用地整理、自然生态本底保护修复等,以及相关政策工具的运用,例如“三区三线”优化微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

4.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如何保障资金?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资金保障主要通过财政支持、金融支撑、社会投入等多种方式来实现。政府将加大财政投入,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支持社会资本参与。

5.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对农民有什么影响?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将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的收入,并为农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同时,农民将更多地参与到土地整治工作中,享受到土地整治带来的利益。

6.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如何保证公平公正?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将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充分征求农民意见,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并通过公开透明的程序,确保土地整治工作顺利进行。

六、结语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推进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抓手。自然资源部发布的《意见》为全面推开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将进一步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助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期待各地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积极探索、大胆实践,用好政策工具包,推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为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